
刘万奇律师个人简介
基本信息
专业技术二级警监。京来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原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刑事侦查制度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学术顾问。1982 年 7 月参加工作,2005 年 3 月入职公安大学,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深耕法律教学科研领域四十余年。
专业领域
长期专注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聚焦侦查制度理论与实践、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司法体系改革等前沿领域,尤其在公安司法领域的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平衡研究中形成核心专长。主持刑事侦查制度专业委员会工作,推动侦查规律研究与公安实践融合,助力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制度完善;曾主持《以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为核心探索和构建公安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等教学改革项目,获全国公安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参与《中国行业公安体制改革研究》等重大课题,成果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主编《刑事证据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该书被纳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系统阐述刑事证据的基本理论、规则体系与实务应用,结合公安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收集、审查判断等核心问题构建理论框架,成为刑事诉讼法学领域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经典教材,长期为公安院校教学及法律实务培训提供核心参考。
个人特点或优势
刘万奇律师深耕法律领域四十余载,兼具专职/兼职执业经验与顶尖学术背景,核心优势贯穿刑事辩护、法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三大维度。在执业层面,他以刑事庭审辩护为专长,办理各类案件数量众多。得益于长期从事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的教学与科研积累,他代理案件时能熟练运用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精准挖掘对当事人有利的情节与证据,清晰分析攻防焦点并转化为恰当入理的代理意见,最终实现案件高斩获率与高客户满意率。在学术与行业影响力层面,他自 2012 年起连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牵头侦查制度专业委员会建设,主持 “新时代中国特色刑事诉讼制度新发展” 等全国性学术会议,在刑诉法学界拥有广泛权威。同时,他兼具北京市教学名师的育人积淀与二级警监的实务视角,学术成果覆盖《证据法学》《警察法学》等领域,主编的《刑事证据学》更成为理论与实务衔接的核心教材,为法律实践提供专业支撑。在学科建设层面,他曾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主任,期间以法学学科建设为核心制定发展规划,带领团队实现全国公安院校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7 年)、一级学科博士点(2011 年)“零的突破”,为公安法学高端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其学术与管理能力进一步反哺执业实践,形成 “理论 — 教学 — 实务” 的良性循环。
个人成绩及提名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闭幕[1]
人民公安大学 我校四项成果获全国公安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2]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会长会议[3]
刑诉法学研究会刑事侦查制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侦查规律研究”高层论坛在京成功召开[4]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简介[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奖励广西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6]